你是不是也好奇,为啥总有人借了网贷就装失联?先别急着骂这些人"老赖",咱们得先弄明白——平台为啥天天追着求你借钱?这里头啊,藏着不少猫腻。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,看看利息陷阱怎么让人越欠越多,逾期后果到底有多严重,最后再教你几招理性借贷的避坑指南。看完这篇文章,你绝对能明白:"借钱一时爽,还款火葬场"真不是说着玩的。
最近有个粉丝私信我,说某网贷平台天天给他发短信:"您有5万额度待领取"。这让我想起去年某平台被曝光的内部数据:30%的借款人根本还不上钱。那他们为啥还拼命放贷?
某上市网贷公司财报显示,逾期用户贡献了68%的利息收入。你想啊,按时还款的用户只能赚点手续费,反倒是逾期的能收滞纳金、罚息,平台巴不得你晚点还。
现在平台都搞"用户画像",专挑三类人下手:刚毕业的月光族、宝妈、中年负债者。他们会根据你的购物车、搜索记录,甚至外卖订单金额,判断你是不是容易冲动消费。
去年某平台被查出,给无业人员批了20万额度。这种"闭眼放贷"的操作,说白了就是用高利息覆盖高风险,反正坏账最后可以打包卖给催收公司。
我表弟去年就因为这事栽了跟头。他原本只想借3千应急,结果现在滚到8万。跟他深聊后发现,很多借款人都有这几种心态:
图片由网友原创分享
"下个月工资到账就能还" —— 结果遇到公司裁员
"先把最低还款凑上" —— 结果利息比本金涨得还快
"反正已经逾期了,破罐破摔" —— 结果被列入失信名单
有个真实案例:95后姑娘小美,为了买最新款手机借了网贷,结果利滚利欠到15万。她说:"每次点开借款页面,那个进度条设计得跟游戏充值似的,根本控制不住手。"
上周陪朋友去银行办房贷,就因为两年前有网贷逾期记录,利率比别人高了0.5%。银行经理偷偷跟我说:"现在征信系统升级后,连打车软件欠费都可能影响贷款"。
从"温柔提醒"到爆通讯录,我采访过催收公司的人,他们最常用的三招:凌晨5点打电话、伪造法院传票、假装成你的快递员。
有个粉丝因为欠3万不还,被法院判决冻结所有支付账户,连微信红包都收不了。更惨的是,他后来创业需要贷款,所有银行都把他拉黑了。
图片由网友原创分享
上个月帮粉丝做了个债务规划,有个方法特别实用:把每笔借款都写在便签上贴冰箱。有个宝妈用了这个方法,半年还清了8万债务。
借款前问自己三遍:这钱非借不可?有没有其他渠道?拿什么还?
优先选正规渠道:银行贷款年化利率7%起,某网贷平台实际利率能达到36%
逾期后立即协商:有个粉丝主动联系平台,把8万债务谈到分期还5万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:我见过太多人因为网贷妻离子散。记住,当你凝视借贷广告时,借贷广告也在凝视你的钱包。下次再看到"秒到账""零利息"的广告,先把这篇文章翻出来看看。